智能医学工程学院
|收藏|设为首页
师资队伍
“质量提升年”主题征文获奖作品展示(三)
发布时间:2022-12-29 浏览次数:12

活动主旨:

贯彻落实《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2022年工作要点》、《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要求,推动我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鼓励青年教师在学院相关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期分享:

优秀奖作品:

《疫情背景下民办医学类高校转设期线上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张展召

《产教融合视域下基于“做创研”三位一体的高校学生科研模式探究》——朱煜尔

<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丁丹

《教育数字化视角下医工融合型专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王晓娜

《思政教育下专业课程的实践探索---<自然语言处理>为例》——赵营鸽


作者简介:

张展召,男,汉族,中共党员,讲师,20136月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同年7月参加工作。任职以来,承担《生物医学超声学》《医学电子学》《医疗器械概论》《临床医疗器械原理与应用》《医疗产品检测技术与评价》《生物医学材料》等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多次获得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优秀教师称号,指导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创青春”、 “互联网+” 、“智能技术应用竞赛” “挑战杯”等各类竞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16项。入职以来,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近30篇,获国家专利授权14项,主持完成校级项目2项,参与完成省级项目2项。



朱煜尔,女,中共党员,2015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于2015年入职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医学工程学院工作。在职期间完成《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线性系统》《医学图像处理》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深受学生好评,曾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称号。在职期间,发表论文3篇,主持教改项目2项,参与教改及科研项目多项,具备一定科研能力。



丁丹,女,硕士,副教授,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骨干教师,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优秀教学标兵。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应用数学。以合著第一发表两篇SCI论文,主持完成1项省部级项目,参与完成2项省部级项目。主持完成2项教学项目,参与完成4项教学项目。主持和参与10余项地厅级社科联项目,其中3项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参与2项省人文社科项目。以第二参与人成功申请一项软件著作权。发表10余篇教改论文。



王晓娜,女,硕士,副教授,校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与教学、控制论。近年来,对教育技术、高等数学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发表EI论文2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厅级科研和教改项目7项,参与厅级科研和教改项目多项,获地厅级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赵营鸽,女,硕士,20216月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生物医学电磁技术、不确定量化等方面进行科研工作。自入院起,主要讲授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智能医学概论等课程,主持在研省厅项目1项。



作品展示:

疫情背景下民办医学类高校转设期线上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张展召

摘要:2020年以来,全国民办高校转设进入高速期。医学类民办高校转设各项要求明显高于其他同类非医学民办高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民办医学类高校转设周期长、速度慢的现象。在转设过程中,鉴于疫情反复,线上教学成为高校的主要教学手段。本文就线上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探讨民办医学类高校转设背景下线上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和策略,有利于全面推进线上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民办高校  转设  教学质量  提升路径

Abstract: Since 2020,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has entered a high-speed perio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ivat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similar non medical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to some extent, causes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ivat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long and slow.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in view of the repeated epidemic situation, online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main teaching metho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th and strategy of improving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ivate medical colleg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online teaching mode.

Key words:private universityRedesignTeaching quality;  Improving Path

 2020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各高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共同努力保障学校能够在线教学,停课

停学”1。从20203月开始,我国已经出台多项政策与规定来保证疫情期间高校教学质量不受影响。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教学条件有限,师资队伍结构复杂,教学和科研水平与公办高校存在差距。对于民办高校来讲,线上教学没有经验可循。同时医学类民办高校转设周期长,要求高,势必造成正常教学质量下降。

一、民办高校线上教学质量存在问题

(一)教学目标实现困难

线上教学是为了应对疫情,采取的“停课不停学”的对应措施。线上教学期间,任课教师与学生存在空间分散,势必缺少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效果,教师无法从学生的真实表现中得到教学效果反馈,从而无法调动学生的感官通道,提高学生学习效率2。在实践、实操、实验课程中,学生无法感触到实验设备和工具,实验实操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教学平台使用不一

自国家发布“停课不停学”以来,线上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雨课堂、课堂派、腾讯课堂、腾讯会议、QQ直播、钉钉、智慧树等(如图1所示)。各高校、高校各院系部使用不一。学生需下载所有相关软件,以保证能够开展线上学习。线上教学平台使用不一,学生上课需多次切换平台,转换频繁势必造成学习质量不高的现象。



1  线上教学平台使用占比


(三)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存在困难

线上教学期间,教师无法做到如传统教学一样,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以改变教学策略3。同时教学督导、教学管理人员无法监控到教师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环境及相关动态。经调查,在线上教学期间,学生普遍反馈,签到严格管理,实时教学管理不强,课堂活跃度范围小,学生容易钻空子,常出现教学平台显示在线,学生本人不在听课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人多部手机替上课的情况,而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真实状态,整个线上教学缺乏实施过程管理与督导,容易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评价基于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效果,在无法掌握到最真实的教学质量下,教学评价成为一纸空谈。

(四)师资水平整体有限

民办高校本身建设时间短,发展空间小,办学经费和硬性条件与同等公办高校存在差距4。学生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提升需要强有力的师资保障5。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成员复杂、学历不一,整体水平有限6。专任教师中大部分为低职称中青年教师,甚至是刚毕业的本科留校生,其教学水平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高职称的教授一般为外聘离退休教师,其年事较高,计算机水平有限,且基本不承担教学任务。如此师资队伍,线上教学质量很难保障。

二、线上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线上课堂教学能力

民办高校要以此次线上教学为契机,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提倡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民办高校教师营快速适应线上教学形式,推进现代教学技术在线上课堂中的应用,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尝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结合。民办学校要严格要求教师站稳讲台,磨炼基本功,掌握学科前言知识,坚持学习。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大胆创新,结合高职称教师,利用“老、中、青”积极开展“传、帮、带”,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探讨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教师参与线上教学改革,发扬线上教学的优势,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校、院可开展专项教学改革项目、课堂教学专项研讨会、专项教研活动、师生座谈会、教学工作坊等,为教学改革提供平台和资金,为师师交流、师生交流提供机会,全力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二)统一教学平台,稳定教师思想,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民办医学类高校,可根据学校特色,选定使用频率较高的线上教学平台,如雨课堂、腾讯课堂等,开展教学平台专项培训,固定线上授课平台,降低教师和学生切换上课平台忧虑。民办高校转设,事关教师薪酬、职称晋升等,教学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离职跳槽、提升学历等现象频繁发生。高校可制定转设后学校发展规划,将涉及教师待遇、职称晋升等相关事宜公布,以稳定教师思想。同时加大一线教师师资培训,外邀专家进校讲座,内参国家精品课程、微课学习,上提教师学历,下改教学设备环境,全面提升师资水平,全面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三)加强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民办医学类高校线上教学管理应加强线上授课制度、线上授课考勤制度等制度的建设,加强线上授课课堂管理。教学管理人员结合校、院、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要求走进课堂查课、听课、评课,督促一线教师按照学校制度要求开展线上教学。建立线上授课教学质量标准,指导教师专业授课、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根据高校特色,结合专业性质,按照课程属性,利用线上调查问卷、师生座谈会等途径,开展360教学质量评价,建立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同时依靠教学信息员,利用双院沟通,收集学生评教数据信息,多渠道,全方位收集来自师生及管理人员的建议与意见,认真归纳总结,提出整改意见与建议,激发教师与学生的活力。建立线上课堂学生学习管理监督机制,制定学生课堂考核制度,对于学生作业设置打卡提醒、作业批阅提醒、错题订正提醒等功能。

三、结束语

民办高校转设事关学校发展规划,教学质量事关学校生死存亡。在当前疫情形势下,转设高校教学质量提升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余创. 教育部印发指导意见: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J. 现代教育技术,2022

2] 邵玲真.在线测试平台在中职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2

3]何潇鑫.基于BIM的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

4]岑小林,王晓栋,杨燕,等.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建设[J. 亚太教育,2019

5] 李国和,赵建辉,吴卫江.完善网络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 高教学刊,2018(08):116-118

6]黄梦鸽,马丽媛.民办高校线上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6):10-12


产教融合视域下基于“做创研”三位一体的高校学生科研模式探究

朱煜尔

摘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一栏中指出,人才强国是我国现阶段的必经道路,如何提升人才科研创新意识,成为高校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的大背景,探讨高校学生科研模式,提出产教融合进课堂、实训实践创新知、校企导师助研发等“做创研”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为人才培养道路提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二十大;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1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对教育事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1]

人才科研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是现阶段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难点,结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即开展高校与企业在学科交融、专业对口的大背景下进行多层面合作发展的新模式,具体体现在高校与企业从专业设置、专业评价、学生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共同负责的合作模式[2]薛勇.产教.产教深度融产教深度融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生成[J].中国[J].中国高等教育,2020(10):58-60.中国高等教育,2020(10):58-60.,2020(10):58-60.。引企入校、产教融合成为当今社会解决学生科研创新问题屡见不鲜的方式,如何在产教融合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创能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高校学生科研现状

现阶段,高校学生具有强理论轻实践、书面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较差、创新力不足的显著特点,这一点在学生科研竞赛方向体现尤为明显。学生科研素养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实际问题,为学生升学就业造成了严重阻碍。基于此种现象,各大高校均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学生科研。然而,部分高校采用学习讲座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此做法劳而无功,多数学生无法从中获得认同感,从而出现教师付出无收获、学生问题无解决的两难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采用产教融合进课堂、实训实践创新知、校企导师助研发三大模块进行设计,开展产教融合视域下基于“做创研”三位一体的高校学生科研模式探究。

3高校学生科研模式探索

随着科技兴国的政策比重逐年增加,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升学就业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结合本校应用型大学的现实情况,与智能医学工程新工科、新医科交叉学科的专业定位,本文就产教融合大背景出发,结合校企共建课程、校企双导师辅导、加强实验实践课程3大模块进行设计,详见图一,具体内容如下:

1)产教融合进课堂,带领学生“做”中学

在产教融合大环境下,引进企业先进理念进入课堂教学,按照项目式、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现状,引导学生从企业现状出发,与学生就创业工作相结合,设计符合教学目标与就业现实相吻合的实验项目,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

2)实训实践创新知,助力学生科创竞赛

以具体的实验实践课程作为依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创竞赛,为学生提供科研竞赛方向。同时,学生通过具体的科研竞赛问题针对性的补充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科研素养及实践应用能力。

3)校企导师助研发,鼓励学生撰写论文及专利

基于产教融合大背景,引进企业导师入校。从学生大一期分别配置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进行共同指导,在校企导师的主要指导、学生朋辈导师辅助指导下,开始接受系统化有针对性的科研能力训练。通过导师手把手教学指导,结合竞赛创新创业项目,最终成果以学术论文或专利形式呈现。通过项目式教学的理念引导,将科创项目转化为学科竞赛内容,突出学生“教、学、做、创、研”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跨学科组队参赛,将专业交叉融合落在实处。在产教研融合的基础上,通过邀请企业导师加盟指导、多专业教师组合带队、聘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为朋辈导师等多种方式,共同帮扶学生竞赛。



图一 高校学生科研模式探索

4总结

在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已迫在眉睫。受到各大院校产教融合、引企入校的模式启发,我院开展产教融合视域下基于“做创研”三位一体的高校学生科研模式探究,健全实验实训制度,全面落实学生科创竞赛的推广发展工作,全方位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对院系其余专业建设起到引领作用。今后,学院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生科研创新工作,争取培养出强科研、重创新的符合二十大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


[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刻体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中国教育报

 [2]薛勇.产教深度融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生成[J].中国高等教育,2020(10):58-60.


《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丁丹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智慧教育、混合式教学等教育形态不断涌现,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此背景下,基于BOPPPS教学框架,结合《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特点,构建基于广义BOPPPS教学模型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多元混合式BOPSPPSE,即通过“课前预习—资源共享、课中讲练结合—展示互动、课后—拓展评价”教学模式的实施,反思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而优化大学生学习效果,有效拓展大学生视野,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未来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BOPPPS教学模型是一个基于Kolb提出的体验式教学模型,主要包括:导入(Brideg-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i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

本设计以BOPPPS6模块教学为框架,融合了课前总结(S),课后评价(E),构建了广义的BOPSPPSE8模块教学:即导入(Brideg-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课前总结(Summary)、参与式教学(Pari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评价(Evaluation)。

一、混合式教学的实施

线上线下多元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属于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和策略。基于混合式教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实际上是将网络和教学深度融合,以“大数据和评价”为核心,以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将在线教学和网络监控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监督和督促的效果,以期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同时设计了BOPSPPSE8模块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环环相扣的教学新模式。

()课前—资源共享B—O—P—S

为保障在线教学质量,以BOPSPPS为教学框架,以教师和学生两条双主线为轴,设计了课前环节的导入(B+目标(O+前测(O+课前总结(S)的B-O-P-S准备阶段,具体如下:

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智慧树、腾讯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教学平台,构建数学课程学习资源信息库,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学视频,在线讨论,课前测试、考研视界等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并规定大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主学习资源,完成相应在线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师生、生生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讨论交流、答疑解惑。一方面,解决疑难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促使大学生依据个人爱好,查找相关学习资料,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教师依据大学生对教学资源的下载量,教学视频观看的进度,在线讨论的情况,课前自测的情况等“大数据”的分析,做好课前分析和评价,合理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同时结合网络资源,下载相关教学资料,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信息库,有效实施资源共享。

()课中—展示互动P—P

多元融合混合式教学的课中环节,设计参与式教学(P)和后测(P),结合“展示”和“互动”环节,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展示

为促使大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一方面,教师可以挑选优秀的作业进行展示讲解,肯定大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大学生在成功和自信中不断进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展示大学生课前测试的正确率,成绩分析图,以及在线视频资源学习进度等直观的数据的形式展示大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采取对比分析方法,激发大学生的上进心,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互动

传统课堂的教学由于任务重时间少,主要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则彻底摆脱了大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主张施行以大学生为主,高校教师为辅的互动教学模式。首先,基于教师对大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掌握,适时调整授课方式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以问题带动大学生的思考,让大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协作中解决疑难问题,不但高效解决问题,而且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学习。其次,为激活大学生思维,使其主动探索,促进思考,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适时抛出思考问题或是课堂练习,随机选取大学生连线答题或者将做题的过程拍照发布在群里,然后随机选取大学生进行点评和分析,进而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互动。最后,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置适当的翻转主题,辅助随堂测试,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这种参与式教学不仅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大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增强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合培养。

()课后—反思评价P—E

1.反思总结

总结反思是课后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针对教师:结合作业情况,教师探究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及时反思混合式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是否合适等,在反思中,不断摸索前进。针对学生:总结有助于知识点整合和调整,反思有助于师生互评自评,以期在下一次交流学习中有更好体验。

2.拓展评价

教师本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教学理念,在课后知识拓展环节,引导大学生自主挖掘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名人故事,蕴含的传统文化,深藏的哲学思维,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大学生在知识拓展环节查找资料,了解知识间蕴含的思政元素,无形中能够形成情感的共鸣,更好的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潜意识的自主去探索知识的来源,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针对有考研需求的大学生,教师在课后准备了“考研视界”的拓展环节,依据学生的考研需求,教师结合相应的考研数学试题讲授知识的灵活应用,不仅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自主探索的意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智慧教育、人工智能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新热点新形势。基于此背景,多元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而且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手段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同时构建基于师生互评、自评的评价方式,便于师生互动交流,增进感情,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把控,学生对自我潜能的发掘,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另外,多元融合教学模式不仅为医学院校构建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案例指导,而且确保医学院校数学教育的良性发展。当然作为新生事物的混合式教学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适时调整,达到最优教学状态。

下面以2022级临床9-16班学生的第2次授课为例,介绍一下各相关的教学数据:课前发布了预习课件、重难点讲解视频,课前自测题目,第2次预习提示。课中进行长江雨课堂平台进行直播授课:课中的弹幕互动达到了651条,主观题目的投稿达到了91条,课中客观题的互动总共有10道题目,课中针对学生反应的不懂页码的课件进行着重讲解和强调。课后通过两道线上主观题作业的求解加深学生对课中内容讲授的理解和掌握。作业全部进行手动一个一个进行批改,针对个别有问题的同学,全部进行“一对一”的单独辅导和解答。

二、混合式教学的数据材料支撑

1.课前—课中—课后





2.课堂报告





教育数字化视角下医工融合型专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王晓娜

 2022225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教育部召开的2022年全国高教处长会上,作了题为《顶天立地 久久为功——深化新教改 打造新形态 提高新质量》的报告,报告指出数字教育是对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的战略应答,新时代的现代化教育必须必须建立在数字教育的基座上,以数字化构建高等教育新形态。随着“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全面落实,医工交叉融合专业不断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医学等新学科专业面临新专业、新课程、新学生、新教师的处境,专业教学质量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关键,基于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理念,在教育数字化大背景下,探索医工融合型专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成为广泛关注的时代话题。

  1. 医工融合型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1.学科建设经验不足

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与调整不可能“闭门造车”,地方院校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抓手,根据市场的需求,实时调整其专业学科发展,适应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发展方向,大力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医学等新工科、新医科专业,推动现有的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其专业建设新,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地方院校都是在摸索中前行,在不断调整和改变中进步与发展,努力构建更合理、更有效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2.师资队伍欠缺

在“新工科+新医科”背景下,新医工融合型专业课程和传统医工类课程不同,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其具备丰富的交叉学科背景知识以及熟练的实践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大部分高校新医工融合型专业教师目前还是由医工类课程教师担任,大部分教师一般拥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适合传统医工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而医、工、理交叉学科知识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满足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冲击下的新时代对教师能力的需求。

3.教学模式单一

鉴于其学科专业在地方院校开设时间较短,课程设置较新的特点,尚未形成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实施方案,不论是专业课程还是基础课程,不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现有的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不能充分地发挥其主体地位,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二、教育数字化视角下医工融合型专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1.以学科为依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资源是学科建设和学生个人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学校应加强教育供给的重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整合理论方面的知识资源和实践方面的技术资源。理论知识资源越充足,学生的视野越开阔,知识储备越丰富;实践技术资源越充足,创新实践能力越强。同时,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多学科背景教师间通过共享的教育资源和相互的交流知识碰撞交流,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扩充自身知识储备、开拓视野,使其教学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地优化教育资源,加速优质资源建设,服务于教学。

2.借助信息化平台,完善教育模式

在疫情的冲击下,高等院校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平台,形成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所在院校借助于学堂云和长江雨课堂平台,大力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教育教学模式也从传统的线下教学发展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过程延伸至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课前通过预习任务(预习课件、知识讲解视频、课前测试)的发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中讲解教学重难点,答疑解惑、内化知识,课后布置提高作业,检验学习效果、拓展知识,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培训,整合教师队伍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始终占主导地位。基于教育信息化,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和提供教师发展的机会,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另外,加强对现有医工相关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的培训,优化和组建与“新工科”、“新医科”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培养“跨学院、跨学校、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型专业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企业的各级各类项目和培训,通过相互间的技能评价与交流,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新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雄厚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基于此,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信息化快速推进,引发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变革,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机遇和挑战,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平台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意义深远。



思政教育下专业课程的实践探索---以《自然语言处理》为例

赵营鸽

摘要:思政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在《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CDIO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以主动、实践的、课程间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热爱与自信,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科技报国。

关键词:思政教育;立德树人;自然语言处理;CDIO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举足轻重。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参差不齐的信息质量很容易侵蚀心智尚未成熟高校学生,从而形成非正确的价值观。2022年教育部发文,称其工作要点之一就是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质量建设,各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积极开展全校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树立课程思政样板课,带动全国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的建设。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情感表达的最为自然、直接、方便的工具。人们处在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地方发表着言论,这些自由通讯的言论构成了一个特定的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自然语言处理就是将人类交流沟通所用的语言经过处理转化为机器所能理解的机器语言,通过对海量语言文本信息的处理、挖掘和利用,让计算机能自动理解、读懂人的意图和心声,从而实现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不同的领域对AI的需求各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尚不完善,因而探索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门课程通过理论讲授+代码实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部分借助雨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实操部分借助Jupyter Notebook / Pycharm完成。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分组实验的项目式训练方法使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理论基础;掌握自然语言处理常见任务的编程技术,包括中文分词算法,关键词提取算法,词向量技术,文本分类算法,文本信息抽取算法,机器阅读理解算法,文本生成和摘要算法。(2)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自然语言处理算法进行问题分析、模型选择与优化,并设计具体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对方案进行测试评估。(3)思政目标: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团队协作的能力,并培养其创新精神,引入思政环节,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

1、研究对象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是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学生前期修过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ython,机器学习等课程,具有一定的数学和编程基础。本门课共16学时,学分1分,开课学期为第5学期,属于理论课,适用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2、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代码实操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包括两部分:课堂上围绕本章节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应用趋势,采用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并辅以网络教学资源(中国大学生慕课、雨课堂在线学习平台、bilibili)等进行授课。课下分小组进行案例训练由验证型实验转变为探究型实验,培养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的文档撰写、问题分析与表述能力。并以小组为单位其内部消化实验内容,教师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其结果点评。

3、思政元素的融入

思政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手段,不能仅将其理解为开设几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就可以实现的,而应该将其全方位地融入我们的教学过程中。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之时,为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有效解决了各地援鄂医疗队与患者交流的方言障碍困难,从试用到武汉解封,将近2个月的时间,累计访问次数将近3.2万,累积录音播放量超39万次,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抗击疫情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在讲授课程过程中,要将思政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的融入,要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思政案例,通过身边的人和事物来感染学生。既不能过于关注思政教育的表象,也不能以生硬粗浅的表述来取代深刻的精神内涵,基于此,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理解中原文化精神的丰富内涵,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涌现出来杰出的科学家,可以启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积极向前辈们学习,勇于创新实践。智能音箱、智能语音机器人的出现,陪伴孤寡人群,降低由于孤独引发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锻炼学生的动手及创新实践能力。

4、教学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由理论讲授+代码实操两部分组成,最终考核方式采取过程性评价作为成绩最终评定。为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参与式和互动式,能够促使学生体验和反思,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教学内容紧跟国内外前沿性的科学技术,且思政案例符合国情社情,体现出时代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对于专业知识的考核,采取学生自由组队,通过查阅网上资源完成线上雨课堂提交+线下使用Jupyter Notebook / Pycharm完成项目实操,教师根据项目完成度以及学生掌握程度给定相应分数。对于思政元素的考核,无特定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雨课堂问题回答的积极性,以及课堂分组讨论情况灵活性给与相应的分数。

5、课程总结

本次课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式、情景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辅以网络教学资源等进行授课。课下分小组进行探究型实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开发多种形式的思政教学资源,寓教于课、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反馈良好。但不足的是,思政元素的融入不够接地气,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在思政教学这方面还不能够充分挖掘,此部分还欠缺相应的考核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未来,会进一步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或者积极和同事交流经验来提高教师的水平。还可以考虑借助雨课堂平台,通过投稿或者作业的方式来收集学生对此课程的评价,从学生的反馈中不断完善本门课程的教学。

综上所述,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实现新工科、新医科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就业人才需求来设计有特色的教学方案,这对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素养、教学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在教师的努力、高校的重视下,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经形成,对未来的人才培养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嘉懿.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及发展探讨[J].数据,2022(07):180-182.

[2]马学海,李灵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4):40-42.

[3]马卫星.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艺术课程的作用机理及其路径研究——以“艺术学概论”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08):50-52.

[4]林伊洋.浅析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重要性[J].数字通信世界,2018(02):178-179.

[5]姚静仪.“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大思政教育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6):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