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王正兴 新闻来源:搜狐网>教育
正文:2018年1月30日,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在广州联合宣布:国内首款获得国家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视力训练灯正式推出。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葛坚教授,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刘人怀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廖兵博士、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国际眼科研究学会中国分部秘书长曾骏文教授,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铭志教授、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院长陈梓平参加了当天的成果发布会,并接受了来自全国20家媒体的采访。
近视眼严重,预防刻不容缓
全球近视眼比较严重,我国位居首位,且我国防近视效果不容乐观。近视产生的原因很多,如长时间看书、看电视,近距离看东西,尤其是青少年尤为严重。但是青少年能减少看书时间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学习的压力,高考的压力,迫使他们没日没夜的看书,所以只能从预防方法入手。
神奇黑科技——模拟动态光源技术
世界很多机构研究成果表明,户外活动是扼制近视眼形成的唯一因素。但是研究证实,不是在“户外的运动”让我们不得近视,而是在户外的时间长短,影响我们是否得近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呆在户外,就不容易得近视眼,这个关键点就是自然光中的移动光源。
由此,引发了科学家对模拟动态光源技术的关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研究团队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相比室内的静态光源,室外的自然光源有着光的动态变化,光的动态变化能够让瞳孔放大和缩小,也能够让睫状肌紧张和放松。也就是说,理论上,动态光可以实现调节训练的作用。
通过调节训练能够预防近视的发生,那么在室内如何模仿自然光呢?于是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开始着手研究模拟动态光源技术,以及它的载体——视力训练灯。
野光源视力训练灯的研发始于2007年。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和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临床试验,该产品在为使用者提供照明的同时能使其眼睛的虹膜、睫状肌和晶状体跟着运动,有效训练眼睛的调节能力。
视力训练灯能让使用者在工作学习的同时,让眼睛的瞳孔跟着灯光的变化而运动,进而联动人眼的睫状肌和晶状体也跟着运动,起到对人眼调节系统训练的功能。
在临床上,可以缓解各个年龄段患者因调节紧张引起的眼睛疲劳,对调节痉挛(假性近视)有理疗康复的作用,对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抑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文献表明,眼调节训练对假性近视有理疗康复作用,尤其对青少年近视的预防很有帮助。这项临床研究获得了广东省科技基金的支持。
十年磨一剑,这款名为“野光源视力训练灯”的台灯目前已经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界定为II类医疗器械,并于2018年1月24日获得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编号:粤械注准20182260124)。
其核心技术“一种模拟动态自然光的视力保健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这是是国内第一个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通过智能控制调节灯光动态变化进行眼功能训练的新型健眼灯具,这将意味着此台灯可作为医生处方用于预防近视和改善视力。
视力训练灯的成功研发,标志着近视防控有了新的方法,它以训练效果明显,青少年依从性高等特点,攻克了传统近视防控方法(例如翻转训练)依从性差的难题。它用人们日常使用的照明系统来帮助解决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是一种划时代的技术创新。
医学仪器教研室
2018年 3月 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