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来,智能医学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创新学习形式,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内涵发展,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
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挖红色资源内涵,弘扬优良传统
一是“红色医工”资源梳理。按照医疗器械发展和医学技术发展两条主线,区分智能医学支部和医学工程支部,深入开展红色医工资源挖掘整理工作。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深挖红色资源内涵,讲好“红色医工”故事,将价值引领融入育人体系。在学党史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医疗器械与医学技术从“一穷二白”到打破垄断,从跟踪到领跑的“红色医工”历程;精心整理“一边建设服务,一边学习研究”艰苦创业的事迹,一项项关键技术,一个个重大突破背后默默奉献的医工人才的名字;总结回顾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医工加速发展的脚步,发现开启数字化、智慧化模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自由之路。先后整理了图片资料100多张,文献资料40多页,梳理了《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史》,《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史(部分)》等资料,让红色医工精神成为学院师生的精神食粮,让红色医工文化成为学院师生热爱的文化形式,引导师生领悟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二是“文献中的百年党史与红色医工”活动。精准选定每个年份重大党史事件的同时,注意利用原始档案文献和挖掘重大事件中生动的小细节来呈现。纵向体现党的历史大时段分期的同时,注意全面反映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努力做到大视野大格局大站位的同时,注意讲述时代英模和普通人物的感人故事。搜集100件(组)尘封的珍稀文献,100幅历史图片,形成100个注释,整理100个重大党史事件与红色医工相关的细节故事,形成100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大历史中的红色医工记忆。
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红色基因传承功能,培育时代新人
一是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加强红色课程建设。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着力做大思政课堂,设计体验式实践教学,所有课程都要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必须同频共振,深入挖掘各个专业、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发挥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融入教学大纲,所有教师时刻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处处有思政。邀请了新乡医学院刘燕教授对课程思政进行了讲座。
二是开展集体大学习。医学工程支部开展了“学党史,强信念”活动,智能医学党支部开展了“现场教学”,支部书记邓庸赞召集支部党员在医工楼四楼会议室集合,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与连天伟现场连线,分别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主展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现场介绍展馆情况。借助镜头,连天伟同志展示了主展馆中董必武、周恩来、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的战斗足迹。介绍了大别山四度辉煌、28年红旗不倒的整个历程。特别介绍了鄂豫皖边区在最初没有病房,没有医疗设备,只有2个中医,他们挑着药袋看病的扁担医院到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成立的经过。引发了广大教师的思考,通过现场告诫大家,重温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铭记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弘扬革命先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为今天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强大正能量,为建党百年献礼。
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回应时代之需创新人才培养
落实习近平指出“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的要求。
一是开展思想大讨论。理性分析我们的基本状况,从实际出发,科学研判新时代面临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根据医、理、工不同育人特点,探索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融通和整合。修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兼顾长远性、交叉性和独特性。规划长远,让学生坚信未来可期;学科交叉保留更多自由整合空间,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独特性才能充分发挥特色,避免人才知识结构雷同,从而保证培养人才的学术潜力和就业前景。要组建团队搭建平台,将学科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企业的前瞻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凝练方向。以服务产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范式。
二是积极探索书院与院系关系如何协调,作用如何发挥,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发挥学业导师作用,在导学过程中,做学生的知心人、交心人、暖心人,以青年人听得进、听得懂的方式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在学生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比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这些热点,“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的“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要推动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消费提质扩容”。这些当下的时政热点,背后同样孕育着丰富的学科知识。学业导师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初心砥砺信仰、用理论坚定信念、用实践增强信心,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积极传播者、坚定践行者,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实现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良性互动
一是通过支部书记总支书记上党课引导教师从党史学习中深刻认识形势变化规律。一方面,受国际形势变化影响,国家的产业政策变了。在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局势下,我国确立的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将是未来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战略方向。这势必加速推进国内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转换或重塑之路。与此同时,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及高精尖技术被“卡脖子”的现实压力,势必使国家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此外,2020年突发并在全球肆虐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将促进医疗、健康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是积极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课堂向智能课堂转化,人才质量必须由经验质量向科学质量转化。硬件搭台向软件唱戏转变。消费知识向创造知识转变。由传授知识向指导学习转化。训练手段由归一导学向个体适配转化。定性评价向数据测算转化。